投行违规不能忍!五矿、浙商证券等六家券商投行及高管收罚单

Thomas 49 0

3月28日晚间,证监会集中发布9份行政处罚决定书,直指券商投行业务违规行为。此次处罚涉及五矿证券、长江证券(000783.SZ)、方正证券(601901.SH)、华林证券(002945.SZ)、德邦证券及浙商证券(601878.SH)等六家机构。

从此次被罚券商的问题来看,涉及投行业务的各个流程,比如质控制度执行不力、内控流程不规范、尽职调查不充分、项目收费不合理等。

例如,华林证券因为个别项目尽职调查不充分、质控与内核核查把关不严、立项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被采取监管谈话措施;浙商证券由于质控现场核查不到位、内控流程不规范、保荐工作报告未完整披露质控内核关注问题,被责令改正;长江证券承销保荐因质控现场核查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项目收费不规范等问题,同样被责令改正。德邦证券存在保荐工作报告未完整披露质控内核意见、个别员工违规执业等问题被出具警示函。五矿证券则是存在内部制衡机制独立性不足,部分项目的质控审核人员与内核委员重合;对外报送材料流程审批管理不到位;部分项目收费不规范等问题。

一大型券商资深保代对界面新闻表示,“此次处罚并非只针对单一项目,而是对券商投行业务进行全链条、全流程的检查,这让部分券商在质控、内核、执行等环节存在的系统性缺陷暴露无遗。这种穿透式问责和全链条处罚方式,体现了监管部门从过去的‘结果导向’向如今的‘过程穿透’转变,要求券商投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合规运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处罚除了涉及机构,券商投行的分管高管、质控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等“关键少数” 也未能幸免。包括浙商证券投行负责人程景东、投行质控部总经理戴翔;五矿证券总经理郑宇、合规总监马明涛;方正证券承销保荐时任固定收益业务总部债券业务一部总经理瞿凡凯、项目负责人时光楠均接到警示函。 华林证券时任分管投行业务高管朱文瑾和时任投资银行部总经理葛其明,因公司项目多项违规,被要求接受监管谈话。

她表示,“这种机构与个人‘双罚’模式,打破了以往‘机构担责、个人免责’ 的局面,迫使业务部门与质控内核形成有效制衡。”

另一从业人士谈到,“此次处罚力度非常大,能看出监管未来将通过穿透式问责,推动券商从‘形式合规’迈向‘实质合规’,强化‘关键少数’的履职意识。这不仅提高了违规成本,还促使券商内部建立起‘合规一票否决’的考核体系,推动从业人员从过去单纯‘追求项目数量’转变为‘把控项目质量’,切实让注册制下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得以落实。”

界面新闻发现,近年来监管部门对券商投行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情况开展常态化现场检查,持续加强对投行业务的监管力度。

2024年10月,证监会通报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情况时就曾表明,会督促所有行业机构以案为鉴、以案促改,持续强化投行业务监管,及时评估监管效果并不断改进监管工作,推动保荐机构进一步提升执业质量,坚守廉洁从业底线。

从趋势来看,监管部门未来对投行业务的监管将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穿透式核查常态化,借助“电子底稿系统”追踪尽调痕迹,运用大数据分析立项合理性;二是责任绑定机制强化,建立“项目人员、内控部门、公司高管”三级责任清单,要求内核意见留痕可溯;三是违规成本立体化,除行政处罚或行政监管措施外,可能联动诚信档案记录、分类评级扣分、业务资格暂停等组合措施,对执业质量差的券商形成业务收缩压力。

正值年报季,除了监管层面的动作,券商投行业务的收入情况也备受关注,多家券商投行业务收入锐减。

以中型券商的典型为中泰证券(600918.SH),其2024年年报显示,投资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71亿元,同比减少30.61%。这一下降主要是因为股票承销规模减少,而这又与2024年新股IPO 数量锐减紧密相关。2024年,A股新上市企业仅100家,与2023年的313 家、2022年的428家、2021年的524家相比,差距明显。大型券商方面,中国银河证券(601881.SH)更是连续两年首发收入挂零,尚无项目储备,且投行业务收入贡献度仅超1%。

虽然投行业务、收入均有收缩,但监管力度依旧不减。上述从业人士继续表示,严监管也将促使行业生态重塑。“未来,合规能力将成为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行业需从文化、制度、技术等多维度入手,积极适应日益趋严的监管环境。监管高压态势将重塑行业生态,推动券商行业整合加速,集中度持续提升。这将倒逼行业提升质量,加速优胜劣汰进程。”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